关于开展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相关处室:

为了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独具学校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较高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科学素质,视野宽广、基础扎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决定启动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指导委员会,不断完善校外学者专家、产业界人士、校友、校内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教学咨询委员会,聘请一位知名人士为组长,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二、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各专业要认真学习《辽宁传媒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暂行办法》,并严格按照规范和程序进行。以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为指导,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各专业严格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各专业学分标准进行修订(特设专业、新专业无国家标准的参考相近专业标准),其中已有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更新率不低于3%。新获批专业要进行专业调研并形成《专业调研报告》。增加翻转课堂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体验式学习环节。每个专业大二、大三年级专业课至少开设一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专业一特色”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将各专业展、赛、演、播环节全面纳入各专业4个项目教学包的《项目创作》实践环节,期中、期末展、赛、演、播情况占《项目创作》实践环节总成绩的30%,其中期中情况占10%、期末情况20%。各专业于6月17日前完成修订工作。

 

三、科学论证,准确定位。

要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同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各专业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社会需求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专业培养目标要能反映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设置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要打好“一个基础”,即搞好专业调研;要做好“三项规定动作”,即组织好院内研讨和培训,撰写好专业调研报告,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咨询委员会;要做精“四个细节”,一是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专业特色,二是专业核心课程,三是主要实践环节,四是课程矩阵,使之符合“五度”的要求。

 

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按照“面向全体、融入专业、强化实践、贯穿全程”的基本原则,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吸纳行业、企业人员设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行业人才需求和行业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核心能力素养,在专业培养方向、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等环节体现支撑培养目标核心能力素养的理念、内容、指标元素。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由学校统一规划,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设计体现创新、创业、创意特色专业课程(必修或选修),构建完善的通识型、项目型、融入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的课程根据需要可开设基础理论类、实务实践类、思维方法类、学科学术类和翻转课堂类,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开设选修课程,倡导引入企业项目需求课程。创新创业类选修课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10%。

 

五、合理优化课程模块。

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深度融合,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控制学时学分,增加学生学习训练学时比重,理论课要增加一定比例的习题课、讨论课以及研究性学习、线上线下学习等体验式学习环节;专业课程要达到每学分对应15-18学时的总体要求,为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各学期课程分配均衡,实现课上课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调互补。鼓励各教学单位在部分专业可试行总学分当中规定开设一定学分比例的在线课程。

 

六、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要分析各门课程知识点之间的互补、深化关系,要注意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关系。横向是指在同一层次课程间建立课程平台;纵向是指在不同层次课程间建立课程串。各专业需制定课程体系流程图或拓扑图,确定各专业课程的先后修读顺序,避免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颠倒,以便指导学生按序进行课程修读。要保证学分结构的合理性,要做好相近专业之间学分的互通、互认。

 

七、围绕学生需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要求设置好通识课程。

提升通识选修课程深度广度,增加通识选修课程学分要求比重。鼓励和引导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优秀教师,围绕大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培养开设通识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创业基础等核心课程;根据需要引进部分国内外优秀视频资源;进一步打造一批体现学校优势特色的通识课程。

 

八、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要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对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整体优化和系统设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提高实践教学的学分要求,实践学分比例要达到总学分的35%以上,各专业要重点设计的展、赛、演、播与实训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专业一特色”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九、协调配合,合理构建。

要深入研究学科知识体系,科学合理的设置学科平台课程。通过不同模块的选择与组合,形成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课程结构体系。

 

十、总体设计,局部突破。

各二级学院要根据本意见,梳理、协调相关要素,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并以此为契机,抓重点、求突破,以点带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要求:

请于6月17日15:00前以学院为单位将人才培养方案电子版发送至教务处邮箱lm5601@163.com。

 

附件